“十三五”以來,新增省部共建毛澤東思想研究協同創新中心1個;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和學習服務中心、中國區域發展與治理研究院2個湖南省專業特色智庫;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旅游局共建研究中心14個;7個智庫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獲批教育部國際司備案研究中心2個;6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完成優化調整工作;5項基地成果獲湖南省優秀社科普及讀物推薦和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讀物出版資助。
積極搭建各類科研合作平臺。2016年,中國旅游局中國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基地落戶學校;2017年,先后與湘潭國家高新區、寧鄉經開區共建湖南省專利分析與評估中心;2018年,與司法部共建“調解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2019年,學校獲批國家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成立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建全國首個“檢察公益訴訟理論研究中心”;2020年,與58集團共建“家政服務研究院”;法律與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研究院的骨干機構之一;2021年,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基地”;與湘潭市岳塘區委共建“中共黨史教研實踐基地”。“西班牙語國家與地區研究中心”“南亞研究中心”成功獲教育部國際司備案。
多項智庫成果獲省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資政建言再上新臺階。轉化類成果149篇,其中智庫類成果近百篇,被黨政機關、立法部門采納40余項,多項智庫成果分別獲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湖南省省委書記、省長等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建議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杰出貢獻獎”》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四類案件”監管機制運行的實踐難題及改進對策》《關于通過完善訴訟費用制度防治濫用訴權行為的建議》《建立以檢察公益訴訟為主體的公益訴訟體系,發揮檢察機關的主力軍作用》《創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巡視和監察機制》《關于正確適用<民法典>公證遺囑效力新規定的建議》等5項調研報告分別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主要負責人肯定性批示。《奮力譜寫鄉村振興鑄魂新篇章—關于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獲多位省領導肯定性批示,并被省人大常委會作為立法參考采納。《加快緩解我省“五好”園區建設用地矛盾》獲省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針對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省委書記、省長等省領導出題,交由全省重點智庫單位承擔研究任務,我校共承擔11項,其中2019年34項中我校共承擔的6項,立項數與湖南大學并列全省第一,立項經費為全省首位,6項階段性成果獲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13次,獲批示次數居全省智庫單位首位。《完善應對機制,強化技術支撐——提升我省群體性事件防控能力》先后獲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殿勛,副省長許顯輝、陳飛,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劉蓮玉的批示,獲得“湘大的報告是有質量和深度的”美譽。《黨內監督和人大監督貫通協調的制度建設路徑研究》獲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劉蓮玉批示:“出色完成答題任務,體現了很高的政治站位和扎實的理論功底,提出的建議富有針對性。”
智庫優秀成果豐富,聚焦改革發展,為服務決策、服務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監察法實施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及對策建議》《提升我省群體性事件防控能力的建議》獲第三屆湖湘智庫“十大金策”,這是我校首次獲評“金策”,也是全省唯一獲評兩項金策的高校;《補齊湖南公共服務供給短板的著力點》《湖南省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系列建議》入選第二屆湖湘智庫研究優秀成果;《運用人工智能防控我省公共安全風險》《北京朝陽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及對我省的啟示》入選第三屆湖湘智庫優秀研究成果。李佑新教授多次受邀為湖南省省委、湘潭市委、株洲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做輔導報告,為省委宣傳部做“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輔導報告。廖永安教授為常德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做“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輔導報告,獲邀參加省委書記張慶偉同志主持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專家學者代表意見征求座談會,為加快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加強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肖冬梅教授、劉友華教授等成果《湖南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條例》獲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為地方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專業支持。中共湖南省委第十二次黨代會建言獻策征集中,4份建言刊載《“迎接黨代會,譜寫新篇章”建言獻策簡報》,并獲省領導肯定性批示。30余份建言獻策被中央部委、湖南省委內刊單篇采用和綜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