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韶峰大講堂第3期第2場(總期第13場)院士報告會在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馬志明教授做客韶峰大講堂,作題為“與時俱進,促進應用數學的發展(科學研究的新范式:智能+數據)”的學術報告。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黃云清主持報告會,百余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專家學者聽報告。

馬志明以科學研究的四類傳統范式開篇,由此引出一種全新的研究范式AI for Science(智能+數據),該新范式如今已運用到生物、分子動力學、數學、氣象、醫療、化學等眾多科研領域。馬志明認為,新范式中大語言模型的出現將導致一種新的現象,即隨著大語言模型的規模擴大,當跨過一定閾值時,它們的效果將急劇增長,甚至出現“人的智慧”。
馬志明詳細介紹了其團隊在新范式驅動下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用AI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多關系動態圖神經網絡、用AI方法預測蛋白質結構、用AI方法預訓練分子模型等。馬志明介紹,近年來其團隊還與華為公司就研究Polar碼的性能開展了許多合作,同樣獲得了多項頗有意義的科研成果,如證明了塊狀下三角仿射(BLTA)群即為Polar碼的所有仿射自同構群,利用概率方法計算Pre-transformed polar code的平均碼譜,基于圖譜工具找到了新的預測LDPC碼性能的方法并給出了數學證明等。

馬志明的報告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為聽眾們展示了“智能+數據”在科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和重大作用。互動環節中,參會的專家學者們就自己的疑問與馬志明院士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馬志明在概率論與隨機分析領域有重要貢獻,研究狄氏型與馬氏過程的對應關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合作建立了擬正則狄氏型與右連續馬氏過程一一對應的新框架;在Malliavin算法方面,與合作者證明了Wiener空間的容度與所選取的可測范數無關;在無窮維分析領域,與合作者得到緊Riemann流形的環空間上帶位勢項的對數Sobolev不等式,這是目前國際上該研究方向最好的結果;在奇異位勢理論、費曼積分、薛定鍔方程的概率解、隨機線性泛函的積分表現、無處Radon光滑測度等方面獲得多項研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Max-Planck研究獎、陳省身數學獎、何梁何利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在199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邀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