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生如何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素質,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9月21日,文學與新聞學院邀請清華大學教授、鳳凰衛視著名電視策劃人和主持人王魯湘,中聯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胡森林,三一重工副總裁張科,佛山校友會秘書長楊秀峰等知名院友回校,圍繞大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習慣、職業規劃和能力提升等,與學院百余名師生進行座談交流。
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雷磊從辦學規模、師資隊伍、學科專業以及發展規劃等方面介紹了學院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分別為4位嘉賓頒發了兼職教授證書。

王魯湘深情回憶了在湘大就讀的時光,“在湘大,我更像一個知識餓鬼。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教室或者在圖書館里面。每天早晨都是5點半準時起床,鍛煉一下后就馬上讀書。天沒亮就在昏暗的路燈下或在別人家有燈的窗戶下讀書。學校晚上11點準時統一熄燈,我就跑到外面的路燈下學習一個多小時再睡覺。后來干脆自置了一盞煤油燈,這盞油燈伴我四年。”在互動交流環節,王魯湘寄語學子:“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希望大家有坦然面對困難的勇氣,勤奮努力、堅持不懈,保持對學習、生活的熱愛與專注,所有的努力都會成為我們回憶中最溫暖的東西。”

胡森林結合自己求學和在能源行業工作的經歷,與同學們探討了持續學習、思考與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性,認為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一些與自身行業發展相關的寫作是一種“以寫促學”。他勉勵學子,一是要有恒心,“不要去想著找捷徑,因為下功夫才是最好的捷徑”,要持續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二是要有韌性,要甘于吃精神之苦、思想之苦,來磨練心性、提升認知、精進技能;三是要有包容心,將個人特性寓于社會共性之中,通力合作奏響青春交響曲;四是要有純粹心,堅守內心的原則和底線,歷風雨而仍少年。

張科結合自身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經歷,闡述了文字編輯能力在擇業就業中的重要作用,認為一個真正有感染力的文章背后必然是深厚的思想和有力的語言,這些素質的養成都離不開大學時期對“樣本”的學習。他鼓勵同學們把握好大學這段學習的關鍵期,夯實專業基礎,不斷開拓視野,結合自身實際,調整發展方向。對于“如何拓寬人文社科就業方向”“如何在本科階段提高自身就業競爭能力”等問題。他認為,理解專業底層邏輯和鍛煉基礎能力是第一要務,同時要注重依托個人興趣愛好提升附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