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佩靈 李珅瑱 尹皓文 編輯 : 向潤源 來源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發布時間 : 2024-07-16 22:19 點擊量:
7月14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發展成就觀察團走進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調研當地耕讀文化傳承情況。
秧田村自古注重耕讀傳家,明清時期即被譽為“進士故里”,人才輩出。不到5000人的村莊,走出了800多名大學生,成為遠近聞名的“博士村”“學霸村”。走進秧田村,一面“博士墻”格外引人注目,墻上展示著近年來從秧田村走出的28位博士的照片和信息。
走訪過程中,觀察團成員深刻感受著秧田村“力耕種、勤誦讀”的傳統,以及村民們用行動詮釋的“知識改變命運、文化孕育美德”的深刻內涵。
“鼓勵讀書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是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教育。子女們關于讀書上的事,我們做父母的都盡全力支持。”博士生羅偉平的媽媽說。提到培養孩子的方法時,老人分享了自己的秘訣:以身作則,要求子女恪守“讀書育人,家國受益”的家風家訓。她從孩子們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從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走進秧田村的“最美農家書屋”,觀察團成員發現圖書琳瑯滿目,涉及歷史、人文、科學、教輔等多個領域。
觀察團成員了解到,95歲高齡的張秋香老人當年二話不說,就捐出了140余平米的老宅,并自費將老宅改造翻新,當作農家書屋。張秋香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榜樣。她從60歲開始學認字,一直學到70歲。10年間,她認識了超過4000個漢字。現在,她仍堅持每天閱讀兩小時。
“勤耕苦讀,家國受益”也是張秋香的家訓。她的6個孩子都勤奮苦讀、事業有成。“我們都很感恩母親,是她的辛勤勞作換來了我們讀書的機會,是她的鼓勵式教育堅定了我們讀書的意志。”張秋香的小兒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