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龍源口戰役中還蘊含著運籌優化的數學知識,這讓我對革命先輩的偉大智慧、井岡山斗爭的艱難困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8月25日,在井岡山市羅浮鎮文明實踐所紅色大講堂內,井岡山中學初一學生張錦琦說。
當天,一場沉浸交互式的情境模擬團課正在這里舉行。湘潭大學“數”說井岡山精神實踐團為30余名青少年帶去“井岡星火閃光芒”教學資源包,通過歷史照片、詩歌朗誦、史料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立體化、多視角再現井岡山革命斗爭場景,與青少年在角色扮演、謎題闖關、沙盤演練等環節中互動體驗,創新井岡山精神教學的“打開方式”。

“您已到達湘贛邊界,請抽取謎題,回答正確者優先選擇繼續攻打城市或前往農村。”在行軍路線闖關環節,同學們4人一組分飾不同角色,憑借謎題解答和抽卡計算獲得移動積分。小朋友們認真思考積極答題,謹慎地選擇行進路線,爭取率先通過漢口、贛南、茅坪等14個“紅色關卡”;龍源口戰役沙盤演練環節中,大家根據給定的資源、兵力等條件,制定突圍路線、士兵排布等戰術計劃,力爭找到“以少勝多”的最優解。孩子們動手動眼又動腦,在可感、可聽、可觸的體驗式教學情境里,深刻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經歷的崢嶸歲月和為理想信念而奮斗的心路歷程。

“我們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在創新形式的同時,提升團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知識性,努力將紅色‘玩具’升級為紅色‘教具’。”實踐團團長劉超說,實踐團運用數學思維,將搖骰子前進修改為抽卡計算的移動機制,并增設22道闖關益智謎題;制作沙盤推演動畫,生動呈現戰役中的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原理;原創人物角色卡、手繪行軍路線地圖,通過“數”說小故事和歷史數據圖表,還原“大事件”中的“小情景”,以二維碼的形式嵌入路線之間,增強紅色記憶的鮮活度與親和力。
今后,實踐團將繼續研發“從韶山到井岡山:探尋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系列情境團課,針對大中小學等不同階段的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特點,制作“孩兒立志出鄉關”“小小紅船初啟航”“革命火種遍燎原”等主題教學資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