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為曹華斌、張必成、何益欽)
6月9日,第八屆全球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在清華大學舉行,第五屆新世界數學獎在此次大會上進行頒獎,我校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2014級學生何益欽和曹華斌的學士學位論文分別獲得本科組銀獎和優勝獎。本屆評選本科組共評出6個獎項,湘大學子獲得2項,實現了湖南省高校在此獎項上的突破。
新世界數學獎(New World Mathematical Award,簡稱NWMA)是面向全球杰出華人數學學生的獎項,由華人杰出數學家、菲爾茲獎和沃爾夫數學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鄭家純博士于2007年共同創立,每三年舉辦一次頒獎典禮,旨在激勵全世界范圍內杰出華人數學學子追求數學真理,對年輕數學人才取得的成就予以認可。本屆評選包括2017—2019年3個年度,本科組共評出2項金獎、3項銀獎和1項優勝獎,其中在2018年度評出的3個獎項中,湘大學子獲得1項銀獎和1項優勝獎。

何益欽、曹華斌的獲獎學士論文分別是:《有向強正則凱萊圖》、《有向圖的一對一不相交路覆蓋》,其指導老師是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張必成教授。兩人均來自2014級數學類韶峰班,并于2018年保送至北京大學直博,何益欽獲評2018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學生黨員。
我校數學類韶峰班采用精英教學模式,主打“小班教學”,旨在培養數學拔尖人才。
作為首屆數學類韶峰班,2014級韶峰班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2014級韶峰班共19人,14人繼續深造,其中有13人保研。于嘉汀、陳宇娟、張峰、楊威4人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大學, 曹華斌、何益欽和張琪琛保送至北京大學。何益欽曾獲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高年級組決賽一等獎。何益欽、曹華斌曾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低年級組決賽二等獎。該班學生還獲得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1項,大學生數學競賽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共主持大學生創新項目省級4項,何益欽和曹華斌還分別在學術期刊《組合論雜志》(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和《理論計算機科學》(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上發表SCI論文1篇。
數學類韶峰班已有兩屆學生畢業,今年畢業的 2015級韶峰班共21人,保研17人,考研1人,其中張歡、龍漢清、肖思3人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大學;班上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專業)賽區一等獎6項、二等獎2項,獲湖南省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類)一等獎6項、二等獎13項。
我校數學專業是傳統優勢學科,涌現了袁亞湘院士、周向宇院士等杰出校友,并長期向北大、中科院等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輸送人才。為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學校決定在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首先進行試點,一個小規模培養學術型拔尖人才的班級——數學類韶峰班于2014年創建。

“我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都受益于老師同學。這次獲獎也離不開在韶峰班時打下的堅實的數學基礎”,曹華斌說道。何益欽也表示,此次獲獎便是在韶峰班學習的成果展示,“我的畢業論文(獲獎論文)主要內容是本科期間所做的一些研究,在韶峰班的求學經歷幫助了我很多,在學年論文的指導上,張必成老師給予了我很大幫助。”
張必成教授在韶峰班組織了一個興趣班來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學術研究,學生們自愿參加,師生相互交流,同時學生可以走上講臺,向老師講解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何益欽和曹華斌一直認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方向便是在張老師的興趣班上不斷討論學習逐步形成的。”
張必成教授同時還擔任著韶峰班《高等代數》的任課老師,他努力避免將課堂變成單方面知識灌輸的“一言堂”,本著“我的班,我的課,我負責”原則,堅持脫稿和手寫板書,將教、學、考一體化,每講完一章,就布置選題讓學生研究并上臺講解,其他同學和老師點評總結。
“為什么說《高等代數》、《數學分析》這兩門課程對我們影響很深呢,不僅僅是因為難度大,更因為李成福老師和張必成老師,他們引導著我們如何叩開數學的大門。”2016級韶峰班學生譚良琛笑道。
作為韶峰班《數學分析》的任課老師,李成福教授有著自己獨特的課堂理解,著重強調學生的“主角意識”,學生為主,老師退居次位,真正確保學生們能夠學有所獲。
韶峰班的所有課堂,學生可以隨時舉手向老師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課堂不再是“一言堂”,每個學生都切切實實地參與其中。已保送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2015級韶峰班方日鑫認為,這樣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既能讓不會的學生快速理解,也能讓已經掌握的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小班制’的凝練性優勢展現了出來。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原副院長劉韶躍參與了韶峰班教學模式等的建構過程,“當時我們老師經過商討,決定在韶峰班加入研討課時,讓學生開始走上講臺,真正讓學生的所學所得融匯貫通”。在研討課時上,老師會提前給學生們一個討論的課題,學生們三四個人為一組課下進行討論,課上每組推選出一個代表上臺進行講演。“這樣的教學模式在韶峰班絕大多數的專業課程中開始實施。”劉韶躍教授說道。
為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平臺,老師會帶領學有余力的同學參加學術會議。在第九屆海峽兩岸圖論與組合數學學術會議上,何益欽和曹華斌分別作了學術報告,這是本次會議上僅有的兩位本科生作學術報告。
學院同時還為韶峰班的學生們配備了專用的教室,韶峰班學生經常在這里一起探討著種種數學難題。“討論常常會持續三四個鐘頭,”已考至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的2015級韶峰班劉笑說道。
當談及為什么能如此專注地“頭腦風暴”那么長時間時,劉笑興奮地說道:“因為我們談論的是數學,數學就像是磁石將同學們吸引到一起,討論愈加深入,我們對數學的了解就越深刻,就會愈加熱愛。”
“和同學們探討數學,就像是在參加體操競賽,我們在展示自己的想法的同時,也會看到其他同學不同角度的看法。”在曹華斌看來,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每一個公式就是一個個優雅錯落有致的瑜伽動作。
“在2016年高考報志愿時候,我選的是湘大數學類韶峰班,可是落選了”,譚良琛說道。由于韶峰班采用的是淘汰制,在二、三、四學期開學前一周舉行選拔考試,譚良琛便暗自下決心要再一次跨入韶峰班的大門。寒假期間,譚良琛為了備考韶峰班,只在家里待了十多天,早早來到學校做題看書,功夫不負有心人,譚良琛最終如愿以償進入了韶峰班。
在被問及為什么那么渴望進入韶峰班的時候,譚良琛說:“韶峰班擁有全院最好的資源,無論是師資條件、硬件設施,還是學習氛圍,精英模式教學能夠幫助我進一步去了解數學。”2018年,譚良琛獲得湖南省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類)一等獎以及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專業)賽區一等獎,并被評為校“十佳大學生”。
為感謝學院和學校的培養,畢業之際,2014級韶峰班全班學生寫下感言和寄語,并制作成畢業紀念冊贈送給校黨委書記黃云清。陳宇娟在紀念冊中寫道:“進入韶峰班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它挖掘了我的潛能,通過韶峰班,我結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這讓我獲益匪淺。”
自2014年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首次設立韶峰班以來,已過去了五年,韶峰班的教學模式、辦學理念等進一步得到深化和完善。對于湘大兩名學子獲獎實現了湖南省高校在新世界數學獎上的突破,張必成教授認為:“這不僅證實出韶峰班精英教學模式的優勢所在,鼓勵我們不斷推進韶峰班教學模式等的改革創新與推廣,同時促進湘大吸納更多的優質人才,提升湘大的知名度,充分展現教學科研的硬實力。”
(《湘潭大學報》學生記者 馬志遠)